关于2006年粮食生产的意见

发稿时间:2006-05-21浏览次数:780

各市、县(市、区)农业局:

为促进全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6年粮食产销工作的通知》,现就2006年全省粮食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2006年粮食生产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006年粮食生产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农业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持我省3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政策支持,稳定种植面积;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实施重大粮食项目工程,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单产;发展优质品种,改善粮食品质;培育粮食专业合作组织,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粮食生产目标是:确保播种面积2150万亩、总产量800万吨以上(见附表)。各市要按照粮食生产分级负责制的要求,将指导性计划目标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认真抓好计划落实的督促检查,确保生产计划目标顺利完成。
    二、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省政府将继续实行全面免征农业税、种粮大户直接补贴、早晚稻谷最低收购价和价外补贴、大中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粮大户良种补贴等政策。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扩大政策宣传,让基层和农民及时了解政策,做到家喻户晓。认真总结去年落实政策的成功经验,尽早制订工作措施和计划,建立责任制,做到方案具体化、措施规范化、落实责任化,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杜绝弄虚作假。积极建议当地政府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制止耕地抛荒,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正确处理好结构调整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关系,充分尊重农民种植自主权,把发展粮食生产的重点放在制止全年性耕地抛荒、减少季节性耕地抛荒上,力争多种、种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要以春冬两季为重点,积极扩大冬季春花作物、绿肥种植,引导支持多种早稻,努力减少冬春季抛荒。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制止浪费耕地的现象。省里将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耕地抛荒检查,建立举报和公开曝光制度,并对严重的抛荒案件依法予以查处。

四、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基础建设,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从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改良耕地地力、改进种养制度抓起,不断完善农业生产设施条件,有效保护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落实基本农田管理法律法规,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减少非农建设占用土地,遏止乱征滥用耕地现象,严禁任何毁坏、破坏耕地的行为,禁止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种树造林和从事非农项目建设,建立健全耕地占用补偿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和灌溉设施,建成便于机械化作业、种养多宜、抗逆能力强的基础条件。建立全省土壤监测网络,组建耕地地力管理信息系统,实行耕地分类管护。实施沃土工程,鼓励扩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使用,因地制宜落实培肥改良措施,加快建成1500万亩高产优质良田。

五、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效益
   (一)继续组织
实施重大粮食项目。实施粮食作物种子工程,全省推广优良水稻品种600万亩。早稻以推广圆粒形高产优质品种为主,重点推广金早47、杭959、中早22、嘉育143等品种;晚稻以推广优质高产品种为主,努力改善我省食用稻米的品质。杭嘉湖、宁绍等粳稻主栽区重点推广晚粳稻秀水09、嘉991、秀水03、秀水110、嘉花1号、浙粳27以及杂交粳稻秀优5号、晚粳糯稻绍糯9714、祥湖914等品种(组合);金衢丽、温台等籼型杂交稻主栽区单季晚稻重点推广两优培九、协优9308、粤优938、中浙优1号、Ⅱ优7954以及杂交粳稻甬优6号,连作晚稻重点推广Ⅱ优8220、协优46等杂交稻组合。各地要结合实际,科学合理确定适合当地种植的主导品种,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区,加大优质高产新品种的试种、示范力度,引导农民积极应用优质高产品种。

组织实施农业部“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科研、教学和推广部门的作用,建立“行政单位+科研单位+推广单位+核心农户”齐抓共管的超级稻推广机制,加强技术培训和新品种的示范,建立早稻亩产550公斤、连作晚稻亩产600公斤、单季晚稻亩产700公斤的超级稻百亩核心区,力争全省500万亩超级稻平均单产增加30公斤。
     (二)推广粮食作物节本增产增收技术。扩大水稻抛秧、直播、旱育秧等省工节本增产技术的应用,全省推广水稻免耕直播技术100万亩、稻鸭共育技术50万亩。加大水稻强化栽培示范推广力度,积极示范应用富硒稻米技术和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等。大力推广单季晚稻“五改”技术,全省实施单季晚稻“双百工程”700万亩,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全省单季晚稻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开展保护性耕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科学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加快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对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控制能力,重点抓好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褐飞虱等重大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推广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1000万亩。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深入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人员联大户、联基地、入村入户活动,提高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
    三)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积极引导和鼓励种粮大户和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实现粮食生产耕作、收获等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解决季节性劳动力紧缺矛盾。鼓励发展以机耕、机播、机收、秸秆还田、烘干等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农机大户和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的开发研制、组装、配套、集成和示范,推广机械化耕作、播种、收获、烘干等节本增效技术和秸秆机械化还田、化肥深施等增强土壤肥力技术。加强农机与农艺部门结合,开展水稻机插研究与示范,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四)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活动。组织动员栽培、种子、植保、土肥等单位,发挥各自优势,确定示范内容,建立示范地点,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切实做好示范项目实施工作。要求村村有示范田,镇(乡)镇(乡)有示范方,其中县级百亩示范方不少于3个。广泛发动基层农技人员和群众积极参与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活动,做好技术示范和交流。
    六、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合作化,提高粮食产业经营水平
   在稳定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土地经营权流转,使粮田向种粮能手集中,发展规模种粮,提高种粮效益。鼓励种粮大户拓宽经营范围,向周边农户有偿提供代育、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服务。大力培育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组织,重点培育农机服务大户、农机合作社和粮食生产合作社,加快粮食生产专业化、合作化、机械化,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鼓励粮食企业创建品牌,开展粮食产后加工、销售,延长产业链,提高经营水平。支持和鼓励各类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和产销服务组织与农户建立稳固的粮食产销关系,发展订单生产,扩大订单数量,引导农户按照标准化、无害化要求生产和提供优质、安全粮食。
   

附件:2006年粮食生产计划分解表


 

二??六年三月十四日

 

 

附件:

2006年粮食生产计划分解表


项目             面积(万亩)            产量(万吨)

全省合计           2150.0                  818.3

杭州市             274.5                   100.5

宁波市             209.0                    77.0

温州市             247.5                    87.6

嘉兴市             262.5                   118.0
湖州市             168.0                    79.0
绍兴市             212.0                    85.0
金华市             204.5                    74.6
衢州市             182.2                    65.6
舟山市              18.0                     5.6
台州市             220.5                    77.2
丽水市             151.3                    48.2

 

主题词:粮食  生产  意见

浙江省农业厅办公室               2006年3月14日印发